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书 > 稿件

技术交流会演讲稿

时间:2023-12-20 11:54:28
技术交流会演讲稿

技术交流会演讲稿

  技术交流会演讲稿,以下的技术交流会演讲稿范文,欢迎阅读。

技术交流会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

  承蒙会务组的安排,能够很荣幸的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本来这次会议有我们总工陆庆基同志参加来跟大家共同交流,因为我们企业正在搞技术工程改造所以未能参加。

  要说我们日用玻璃这个行业,我还真是个门外汉,其实说交流根本谈不上也没有这个资格,主要还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所以我讲得也是相当不成熟的,如有不妥,恳请各位多包涵!

  下面结合我们企业这几年的具体情况简单的给大家作个汇报,也就是三句话,12个字: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节能减排。

  深化改革:

  我们的企业怎么改,改革主要是让企业充满活力,促企业破解难题,围绕经营管理目标,理顺管理关系改进工作、工艺流程。

  这里我举二个例子,三个月前我们企业搞技术工程改造论证,先和德国海因滋,然后跟日本大商进行技术交流,上半年我们总经理去德国海因兹学习了一个星期,我们总工十年前就去过日本大商,那就说说行列机,他们两家企业管行列机都是一个人,模具上不打油,德国下料还没导料管,我们的企业是怎么样的?所以深化改革我想,我们企业有好多文章可以做。

  转型升级:

  也就是初始目标向终极目标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的提升,从低附加值逐步,渐进的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当然这里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比如,市场的许可、资金等等,我们也得根据自身实际条件量力而行。

  节能减排: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3第21号文件中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关条款涉及日用玻璃行业的鼓励项目中25条,其中关于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含全电熔,电助熔,全氧燃烧技术)的设计应用,我们这次在技术工程改造项目中就全部采用全电熔窑炉(由承德华富设计和承建)二台33吨,当时我们跟德国前后谈了二个月,其中有我们协会孟理事长共同参加了谈判。

  因为他们给我设了好几条门坎,所以最后我们经过慎重考虑还是选择了承德华富。

  我们还在2012年改造中和上海一鼎重工共同研发国内第一台配合料粒化生产工艺设备。

  并于2013年3月份投入使用至今,配合料粒化生产线的投入使用,有效的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粉尘对窑炉的影响,从而也延长窑炉使用周期,具体使用情况及数据这次上海一鼎王董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最后预祝第十五届国内外玻璃技术会取得圆满成功,并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在国家级工法成果推广应用暨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级工法推广应用暨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经验交流会,首先我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对在百忙中出席我们这次会议的住建部质量安全司范处长以及长期关心我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广应用国家级工法和推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创精品工程的先进经验为内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行业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持续发展。

  下面我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以推广应用国家级工法和十项新技术为重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理解其核心内涵是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

  1989年建设部发出《关于在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企业试行工法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启了工法制度试行工作。

  实行这一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通试点企业取得的初步经验后,建设部于1989年11月印发了《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并于1992年实行对第一批国家级工法评审工作。

  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业企业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

  30多年来,广大企业运用标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方式,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实现了工程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全国先后有1000多项工程项目管理优秀成果发布,2476项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炼编制评为国家级工法或国家专利,其中,国家一级工法1018项,二级工法1288项,升级版170项,形成了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有力地促进了建筑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就位的需要,全国各施工企业对工法的开发愈发重视,许多企业在开发、编报、国家工法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建立了内部工法管理制度,如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建筑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上海建工集团、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宝冶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不同程度都已形成了一整套工法开发、编写和应用的产、学、研体系。

  同时这些企业还善于科学应用工法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和工程投标工作中作为“模块”巧妙选用,不但为企业赢得了市场,而且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效益。

  实践证明,通过工法开发、编报,可以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有利于推进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化和企业转型升级。

  但是也由于不少单位把工法的编制申报只限于企业升级上,致使工法的编报工作严重错位,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有的企业出钱找人编写工法,还有企业出钱找申报挂靠单位等。

  为了纠正工法编报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推广应用力度,切实促进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住建部也正在考虑对国家级 ……此处隐藏10424个字……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统一科学的组织管理来加以综合协调,以项目利益相关者基本满意为标志,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6)管理高管职业化。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端管理人才是具有较高社会价值认同度的职业阶层。

  努力建设一支懂法律、守信用、会管理、善经营、作风硬、技术精的企业高层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是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7)产业工人技能化。

  随着建筑科技含量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减少,复杂的技能型操作工序将大幅度增加,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急需要强化岗前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持证,促使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向高素质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综上,我们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应是:以人文、绿色、创新发展为理念,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以部件工厂化生产为方式,以保障质量安全为红线,以现代项目管理为核心,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将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融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管理服务以及新材料、新设备的更新换代等环节集成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系统,依靠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队伍,通过精益化建造,实现为用户提供舒适、经济、美观、低碳、绿色和满足需求的优质建筑产品。

  总之,面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挑战,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既是当前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广大企业、科研院校,共同关注、密切合作、科学规划、务实推进,最终才能实现。

  谢谢大家!

技术交流会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朋友,早上好!

  在这初冬的季节,我们来到了具有“鹿城”之称的塞外名城包头市召开第二届全国火电空冷机组专题技术研讨会,我代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

  20xx年, GDP达到2.24万亿美元,从2004年的居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美元。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电力工业也迅猛发展。

  全国电力装机继2000年4月突破3亿千瓦、20xx年5月达到4亿千瓦之后,20xx年12月又跨越了5亿千瓦大关,达到50841万千瓦。

  20xx年,中国新开工电站项目超过1亿千瓦,今年1-8月份新增生产能力5175.75万千瓦。

  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8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11亿千瓦左右。

  在电力生产方面,去年全年发电量达24747亿千瓦时,而今年的1-9月份发电量达到2031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7%。

  在目前我国电源结构中,火电占75.6%,水电占22.6%,核电占1.3%,风电等新电源比例很校就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火电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

  从我国煤炭生产与供给的地域结构来看,在我国的广大北方地区,是煤炭储量丰富与产量很大的地区:据统计,20xx年山西全省煤炭产量达到5.5亿吨;陕北地区也相继发现了大型与特大型煤矿;而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资源累计探明储量达240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交通运输能力、运输成本、环保压力等成为这些煤产区向外输煤面临的“瓶颈”。

  山西省20xx年的外调煤达4亿吨之多,运输部门所面临的压力很大;其他如陕北、内蒙等交通不很发达的地区,外运煤更是一个难题。

  比如铁路只能满足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外运40%的需求;公路运输面临整合重组。

  20xx年5月1日新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公路运输中的超载、超限的处罚更加严厉,公路运输能力将有所下降,使由于运力不足引发的煤炭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大量输出煤炭的同时,煤矸石等劣质燃料的堆存量也在急剧增加,比如山西省内的煤矸石堆存量已达10亿吨,每年还新增8000万吨;洗中煤也大量增加,将占到煤炭总产量的10%左右。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在陕北、山西以及内蒙等地建立火电厂,以煤换电,然后通过高压输电技术将所发电力输送到华北、东北等地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国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突破也给这种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

  但令人担忧的事实是,在我国北方这些产煤地区,水资源却相当匮乏。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而北方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

  另据水资源评价的最新结果,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还在不断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了12%,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加剧。

  据中国气象局资料,从1976年以来,中国北方降水出现大幅减少,并出现持续性干旱,年平均降水以每10年2.99毫米的趋势减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水资源系统已经变得愈加脆弱。

  水循环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降水和河水流量在时空上的不平衡分布;每年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过大,达到84%;干旱、偏暖的气候使水平衡更进一步向不利的方向演变。

  为了顾及发电与节水的矛盾,在我国北方产煤区发展空冷机组十分必要。

  空冷发电技术是采用空气冷却作为电站冷源一种发电方式,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美国、南非等国均有应用。

  目前南非空冷机组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火电厂得到应用的空冷系统有三种,一种是直接空冷系统,即GEA系统;一种是采用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即海勒式;还有一种是采用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

  世界上第一台1500kW直接空冷机组,于1938年在德国一个坑口电站投运,已有60多年的历史。

  世界上几个典型空冷机组是:1958年投运的意大利空冷电站2X36MW机组、1968年投运的西班牙160MW电站空冷机组、1978年投运的美国怀俄明州Wodok电站365MW空冷机组、1987年投运的南非Matimba电站6X665MW直接空冷机组。

《技术交流会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