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观后感
《精神病患者》观后感,这部电影在1960年上映,好评甚多,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精神病患者》观后感,欢迎阅读!
《精神病患者》观后感【1】
午夜十二点多,猫在被窝里看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
黑白片,没有大制作场面,却悬念迭出,惊悚刺激。
巧妙的剪辑、充满动感的镜头语言,使我无时无刻不在提心吊胆。
悬念大师果然名不虚传。
作为精神病患者,作为心理上遭受过严重创伤的人,他们的内心是如此脆弱。
于是他们拼命在自己周围筑起坚固的密不透风的堡垒,采取种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他们不愿再经历伤害,避免与人正常接触便是避免了伤害。
他们的世界就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就是整个世界。
他们排斥其他人,其他人也排斥他们。
他们是孤独的。
当一个人的内心被彻底摧毁,上帝的选择,是让他的灵魂永远孤独。
孤独,无法冲破、无法感知的孤独;孤独,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孤独;孤独,他人无法理解,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孤独。
内心的孤独很可怕。
没有人与你共鸣很可怕。
听不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很可怕。
所有的人都围成了一个圈子,唯独你在外。
你感到惶恐、无助,被世界抛弃。
你存在着,这个世界却仿佛感觉不到你的存在。
于是,消极、自卑、绝望、挫败让你变得极端。
于是,不再有对与错的界限。
于是,只有用震撼、极致的手段,才能重新证明和感知自己的存在。
于是,才有那一幕经典的浴室杀人,于是才有了所有的超出常理和骇人听闻。
其实,并非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是危险的。
比如,那些完全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精神病患者们,比一些正常人还安全许多。
危险的,是那些徘徊于“正常”和“反常”世界的,内心无处安放、无处皈依的人们。
他们是最孤独、最无助,于是也是最危险的,比如诺曼。
我们自称为正常人,不也有神志不清的时候?我们表面上过着喧嚣的热闹的生活,又有几个人内心真正不孤独?我们嘲笑精神病患者的怪异,恐惧他们的变态,又有几个人还保持简单纯净、健康积极的心灵?我们对他们的不知所谓慨叹和不解的同时,有否发现和反省自己的迷失?
在我们眼中,他们是精神病患者;在他们眼中,也许我们也是。
《精神病患者》观后感【2】
别人说看“希区柯克”的电影是感受恐怖,紧张的过程,依我看看“希区柯克”的电影是享受经典,体验快感的过程……希区柯克的影片我只看过三部代表作《西北偏北》《后窗》和《精神病患者》。
哪一部不是越看越爽?越看越离奇?要说近几年的“阿尔弗雷德诺兰”跟希区柯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电影总会一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你的视线不能离开屏幕,始终跟着电影走,当然也不会有疲劳感。
希区柯克有句很经典的名言,说影片的长短取决于观众的膀胱耐久度……向他们这样的电影,真的做到了想尿尿都舍不得……
这部《精神病患者》,让我们观影者好好地爽了一番。
其实仔细看你会发现整部影片很奇怪,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一开始,是讲那个演过《罗马假日》的女主角的故事,看到他有个男友,有一份在银行上班的工作,还有一个女同事,然后一天她遇见了一个超有钱的男人,那男人在他面前耍帅,掏出4万美金说送给她,然后她当然回说我会帮您存入银行,但是实际上她却想吞了这四万去跟他男友私奔。
然后她开着车,带着钱,一路跑跑跑跑跑,还遇见一个警察,她就去换了辆车继续跑跑跑跑。
第二天晚上在一家旅店中歇息了下来。
然后得知旅店老板有位母亲,以及和那挺帅的小伙子吃饭,之后她就在洗澡时被人杀掉了……(看到这我就纳闷了,连女主角都死了,后面一半都演的啥?难不成中途要换主角?)哈!没想到希区柯克真的做到了,直接把主角换成那个旅店老板,那个老板掩藏好尸体,清理完现场,就回去自己的公寓了。
然后又讲一个负责调查这“偷窃了巨款的女人下落”的私家侦探,不停地调查,走了很多地方,最终来到了这里,发现了旅店老板的反常,以及一些怪异因素,决定要调查这里,没想到这旅店老板却很不配合,所以回去申请搜查令,但是当第二次来这里时,却发现旅店没人,所以就进入了公寓调查,不一会儿被杀害。
这调查失踪案的侦探也失踪了,所以那个银行的'女同事去找被杀害的女子的男友,两人感到很奇怪,就去找警长帮忙,没想到旅店老板很狡猾,隐藏了所有证据,他们就无果而归了,最终男友和同事决定再去调查一次,两人就私自又来到了旅馆中。
通过一些计划和智慧最终发现了公寓的秘密。
然后景框又转到了水落石出后,警察局里澄清事实经过的情景,这是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旅店老板,多年前将自己的母亲杀死了,然后良心上过不去,终于疯掉了,疯掉同事人格分裂,自己同时是儿子又是个母亲,当他被激怒或他的所作所为激怒他“母亲”的话,他的母亲的那一面就会出来杀掉那个触怒他们的人。
电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六个人物,而又整体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引领观众走向真相,每一步都做的那么到位,那么出色,那么细致那么精彩,绝对算的上是经典的线型叙事方式。
此部影片是经典电影的里程碑啊……首先别的不说就说它浴室杀人那一段,就是被咱了多少年的经典段落,虽然以我的欣赏水平还看不出来那段到底有什么超群之处,不过我也不可否认,那是多年被专业电影人所赞扬和膜拜的经典啊。
还有一伟大之处,就是此片开创了精神分裂片的先河,比如后面的《致命ID》《搏击俱乐部》就是仿效的这部经典之作啊。
就这些就足以证明希区柯克那超人的拍摄技巧,和精湛的导演技艺,以及高超的思想境界了。
全片看完让人有又怕又爱的感觉,爱的是经典,怕的是那种恐怖风格,尤其是最后那个对精神病患者心里的描写,真的让人感到畏惧感……
《精神病患者》观后感【3】
在自认为做了充分心理准备后,看了《精神病患者》,但是还是被吓着了,原因在于预防针打错了地方。
我看这个片子一开始是以一个女人为中心,而且她偷了钱后精神极度紧张,所以我先入为主的认为本片的主角是这个女人,因该是她精神崩溃了以后去杀别人,就算是她死,也应该是在片子的最后,没想到她在48分钟就死了,在我还在疑惑浴帘后面的那个人会不会杀她时,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发出了叫声,然后死掉了。
这个时候我才渐渐明白这个片子的主角也许是这个店主,以后的故事我真的是在警惕中看完的,随时担心会有人再死。
虽然明白音乐对片子的重要性,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电影的配乐,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恨不得让音乐停下,因为它真的加剧了我的恐惧,在没有危险的时候音乐也不会让你轻松下来,给你营造一种恐怖即将到来的氛围。
这部片子真的充满了悬疑,尤其是副警长说贝兹的母亲在十年前就死了,观众已经隐约觉得凶手就是贝兹,却还是理不出头绪,不知道他的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紧接着后面又有他抱母亲去储藏室的镜头,就更让人觉得可疑了。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是这么的吃惊但是又在情理之中。
在父亲死以后这个孩子就已经精神错乱,当时是五岁,我觉得这个孩子太过于软弱,可是精神病专家说母亲是一个坚强又用心的人,我不明白母亲的心都用到哪方面了,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精神不对头吗?她后来有了情人却没有告诉孩子,这是个不太明智的决定,我知道她是不好意思说,但是孩子和她两个人相依为命,她有了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她在这一点上似乎有些过于自私了,至于之后的事情我认为都在情理之中,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完全变成他的妈妈,而且影片最后他的眼神有些过于做作,反倒不真实了。
挺欣赏这部片子中希区柯克的表演,帅气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