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剑观后感5000字
亮剑观后感5000字1
电视剧《亮剑》在央视播出后,火爆荧屏,吸引了大批的电视观众,据央视的索福瑞收视率调查显示,《亮剑》收视率最高时达到14点,创下了2015年央视电视据收视率的新记录,甚至还有人用二十小时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电视剧。
同时《亮剑》这部电视剧也斩获了无数的电视类奖项。
2015年电视剧《亮剑》获得第26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2015年电视剧《亮剑》获得第26届飞天奖优秀编剧:都梁,江奇涛;2015年电视剧《亮剑》获得第26届飞天奖优秀男演员:李幼斌;2015年电视剧《亮剑》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奖男演员奖:李幼斌;2015年电视剧《亮剑》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李幼斌;2015年电视剧《亮剑》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
《亮剑》讲述的是八路军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的传奇故事。
李云龙是八路军独立团的团长,在他的独特指挥下,山崎大队全部消灭。
李云龙又会同国军团长楚云飞闯进日军重兵把守的县城,守备部队全军覆灭,李云龙和楚云飞在晋西北因此名声大噪,李楚成为好友。
抗战胜利,李楚又相逢在淮海战场,二人差点同归于尽,田雨献出血液挽救了李云龙的生命。
在李云龙出院时田雨答应了李云龙的求婚。
朝鲜战争爆发,李云龙向上级请战,没被批准,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他由带着抵触情绪到虚心学习,他的野战经验得到了理论的升华。
首先剧本的成功奠定了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基础,悲壮惨烈但不血腥的战争场面,鲜明的人物性格,李云龙,赵刚,楚云飞,魏和尚,秀芹、田雨等等,还有全剧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或悲壮或舒缓的音乐都带给人很强的感染力。
让我们了导领域了导演的功力和演员过人的演技。
英雄从来都是影视剧的主角,无论是历史题材的、武侠的还是现代的警察和匪徒片,英雄无处不在。
古往今来,随着朝代的更替,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英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包括近代的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等人无一不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金庸先生笔下的陈家洛、杨过、郭靖、乔峰、令狐冲等等武侠剧里的英雄人物也曾被人们所欣赏和痴迷;伏明霞、江姐等等女英雄形象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英雄们无不一腔正义,大义凛然,是人们追随的精神的偶像。
但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似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为人桀骜不驯,指挥若定,心理素质稳定,枪法准刀法狠,对政治理论从不感兴趣,大智大勇,不拘小节,粗中有细,有仇必报,从不吃亏,爱喝酒,讲粗话,也有不听军令的时候,使他的上司对他又爱又恨。
这样一个“泥腿子”出身的英雄和我们印象中的英雄大相径庭,但是观众依然没有因为他的满口粗话,做事不循规蹈矩而排斥他,却出乎意料的钟爱他。
在《亮剑》中和李云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人物,一位是独立团的政委赵刚,这是一位非常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想象,说他典型,是因为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知识渊博,为人沉着冷静,顾全大局,浑身充满了理想,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当冯楠问他为什么愿意放弃成为一个渊博的学者,而成为一个杀戮无数的将军的时候,他说是为了“尊严和自由”;他刚到独立团的时候和李云龙之间并不能够友好的交流,一个是粗人,一个是白面书生,场面可想而知,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彼此都改变了对对方的看法,到最后成为了可以为对方挡子弹的生死兄弟,让我们感受到了发自肺腑的兄弟情谊。
另外一位是国民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他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严格的军事训练,本身也有着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和李云龙同是英雄,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互相欣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只可惜到了内战的时候也不得不战场上相见,但是两个人却都不恨对方,因为他们明白只是信仰不同而已,并没有对错。
赵刚是经过中华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分子许多的闪光点,沉稳,顾全大局。
但相比较而言,李云龙这个人物形像更有特点,或者说特点更加的突出,在赵刚和楚云飞身上都多了一份中庸的气质。
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有非常的地位,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上多了一些条条框框,少了像李云龙这样的桀骜不驯,但是这是一个讲求个性张扬和自我的时代,而李云龙这样一个另类的英雄可以说是刚好迎合了观众的心里。
使得观众对于李云龙的鲁莽和冲动都给了最大的包容心。
李云龙的人生信条就是“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里的亮剑精神可以说是这部电视剧的魂之所在。
开始时,李云龙所理解的亮剑精神就是像古代的侠客尽管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剑术好的人,明知必死无疑,但依然要敢于亮剑。
到结局的时候,他的亮剑精神得到了升华,“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性格和气质是这只不对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就是我们的军魂……亮剑精神就是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段话里,李云龙重新诠释了他的亮剑精神和战斗精神,让观众也自觉的和不自觉的热血沸腾。
尽管李云龙这个英雄形象十分另类,也迎合了观众那种日夜凸显的自我意识,但是就我各人而言,我觉得李云龙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的亮剑精神。
中国古代,有一种十分盛行的“隐士”文化,知识分子饱读诗书,但适逢乱世,他们为社会制度黯然神伤,悲天悯人,同情百姓,但就是少了一点牺牲和亮剑精神。
从来不争取,鲁迅先生反思国人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话确实是事实,我们就是少了亮剑精神;古往今来,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很多知识分子饱读诗书,但是很可悲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却数不出几个。
像谭嗣同这样为革命呐喊和流血牺牲的人确实很少。
灿烂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多少像孔乙己这样的人,这难道不可悲吗。
就算是在今天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人们在职场里,在仕途上也没有想说就说的时候,该你的依然没有争取的情况,我们依然缺少了那一份亮剑精神,于是李云龙成为了人们心底里感情释放点。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情感完全被李云龙感染,当妻子芹被山本一木抓走以后,他没有得到上级大安排就要去攻打平安县城,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告诉他说,要把这事说成是是解放平安县城,但是李云龙大喝一声:“老婆被人抓走了,连个屁都不放,还是爷们吗,就是为了这个理由”,我们会被他的豪气和真诚所感动。
当他的兄弟魏和尚被土匪杀了之后,尽管知道这批土匪已经被被八路军编制了, ……此处隐藏949个字……这也是一种责任。
人们从事的工作角色不同、能力和作用不同,但无论是统管全局的领导者还是平凡岗位上员工,系于责任就没有小事。
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只火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一张处方足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
很多本不应发生的错误发生了,就是因为缺少那么一点点责任心。
如果我们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那我们的企业何有不前进之道理?
二、关于忠诚
忠诚的人就向一颗太阳,散发着诚信的光芒。
忠诚的人令人敬佩,忠诚的人令人信赖。
孙得胜、魏和尚这群忠诚的烈士就向一座丰碑,感动着、感染着每一个血性的中国人。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过去的已经过去,但忠诚我们要永留心间。
对祖国忠诚,对企业忠诚。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乏有能力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需要的最理想的人才。
那些忠诚于老板,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自己事业的员工,都是努力工作,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
他的忠诚会让他达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高度。
忠诚往往被当作一种信念。
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这种工作方法,事无巨细都可以认真完成,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忠诚是无价之宝。
三、关于团队
李云龙是一个英雄,但他又有别于其他英雄,他犯过太多的错误,对日本人的仇恨,所以部队从不留日军战俘;甚至为了给警卫员报仇,他率兵杀了刚刚接受改编的土匪;为了整个大战役的胜利,他可以忍痛向自己的妻子开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的队伍却有如钢铁般坚固。
那是什么?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力量。
他带过的战士曾说过李云龙走了但他的精神还留在那里。
无论是新一团还是独立团,他的部队的凝聚力都是空前的。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
一个领导者,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又怎么会带出一只优秀的团队。
他对战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明知是死,也要亮剑。
倒在对手的脚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有情有意、有霸气、身先士卒、敢作敢当。
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团队。
剧中孙德胜战死沙场的场景,除了感动,更令我深思。
一个国家一个军队如果能够具备这种精神,那么任何外敌都侵犯不了他们,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们。
同样,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具有这种精神,团结一致,大家都明确一个共同的目标,将个人的力量有机地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真正作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们的企业就会打赢市场经济大潮中这场商业战。
我们的企业就会利于不败之地。
我们知道个人努力如果缺少集体的智慧是很难成功的,成了无源之水:集体智慧又是由组成它的每个成员创造而成的,没有个人的努力单纯强调集体也是空谈。
所以我们要创百年的金德,要用我们个人的成功促进企业的发展,用企业的壮大推动个人的进步。
我们金德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相濡以沫,用自己的智慧、思想互相滋润着、补充着,共同提高着,这必将会创造出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四、关于创新精神
楚云飞说:“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李云龙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不拘泥于格式、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然而就是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使他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
他敢于突破,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试想如果我们的企业要想在今日的经济浪潮中激流勇进,就不能默守陈规,不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
敢于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才能不惟书,不惟上,实事求是的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想别人所未想、所不敢想之事。
做他人所未做、不敢做的事;才能彻底抛开一切阻碍企业发展的旧东西,积极创造促进企业进步的新事物。
这就需要一种不怕困难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但仅凭敢于创新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善于创新,发挥团队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创新;就要善于借鉴,利用前人积累的成果,与时俱进,创立新知,使之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和经济财富;就是要善于坚持“拿来主义”不仅仅是国外的先进知识、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也要为我所用,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站稳脚跟,不被淘汰。
五、关于“亮剑”
“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狭路相逢勇着胜”这是我对电视剧《亮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当以“一比一”的比例迎战日本侵略者精锐时“亮剑”,那是血性;在战争中失控对敌人出兵时的“亮剑”那是责任;面对惺惺相惜的楚云飞,对外敌时他们携手抗战;内战相遇,他们竞毫不犹豫的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这时的亮剑则是胸怀,是性格。
对待敌人我们要亮剑,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发扬亮剑精神,在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永不言弃,在没有看到结果时奋力一搏,勇往直前。
要是我们的业务员在跑业务碰到困难如果也能“亮剑”那么困难就会变小,成功的几率就会增大。
李云龙一个宁折不弯的军人,他没文化,但尊重读书人;他不懂理论,但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若只是恩怨分明,那也不过是一介莽夫。
但他还有忠诚,忠于自己的国家,忠诚于自己的良心。
他身经百战,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不计生死、要压倒一切的霸气;面对楚云飞的劝投国军,为捍卫军人的尊严,铮铮铁骨宁折不弯。
但他又绝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时而还流露出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
大闹“聚仙楼”、腰缠炸药赴“鸿门”都是勇气与智慧的彰显。
他为人正直刚烈,从不媚上,对百姓的疾苦却有一颗滚烫的心。
李云龙是一个英雄,他的团队更是一个英雄的群体。
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是死,也要宝剑出鞘。”
无论是战争年代为救受伤的师长拔枪逼迫医生的下级军官,还是“两头冒尖”嗷嗷叫的战士;无论是战争中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赵刚、丁伟,还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妻子,这些“硬汉”的形象犹如一组高耸的群雕,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象他们一样具有那种精神,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将会是何等的辉煌!
如果说《亮剑》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认为他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
凡事争取就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不争取结局就只能为零。
无论能做与否,先做了再说。
然而这也正应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当一往直前,成功便会幸运的降临。
从此“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将永驻心上。
让我们多一些勇气,少一些退缩,成功就在眼前!